
台山下川岛沙嘴角湾海域,这里是珠江入海口的成淡水交汇处,水质好适合养蚝。深晚记者随着沙井养蚝人陈氏(陈耀明总经理)来到该片海域,一探金蚝养殖基地的究竟。
现在沙井蚝的养殖,与传统的养殖模式发生了变化,目前的陈氏是组织和负责沙井蚝的技术和销售等,不像过去全民皆兵地养蚝。陈耀明对记者说,沙井自宋代开始养蚝,据说有一批商船乘风破浪行至沙井海域,突起台风,有两艘船只被风浪打翻,在船员们打捞贵重物品时,在海底惊奇发现了丰腴的生蚝,上岸试食味美,后来,这里的老百姓开始养蚝。
清乾隆年间,以陈氏为主的盐民利用石头、瓦片等吊挂养蚝,发展成为沙井蚝业。蚝田最初在龙穴洲的附近,后来移到合澜海及白鹤滩一带,再后来将蚝养到了后海。
沙井是世界上最早人工养蚝的地区,陈耀明越说越兴奋,可他忽然皱起眉头接着说,自1980年以来,传统农业迅速解体,蚝田受到污染,生产日渐受到影响。1983年起,经辗转多处海域考察,沙井人养蚝的主战场移至阳江、台山、 惠东沿海,已重新打造多个“沙井蚝”养殖基地。
随着养殖基地的不断扩大,沙井蚝的附加 产业链也在不断发展。沙井的蚝壳墙和传统的 蚝加工厂房以及蚝民新村、蚝民组雕等已成为旅游线路受到海内外游客欢迎。
(深圳晚报记者 刘钢 通讯员 唐成茂)